赵银娥—昔阳县大寨中心卫生院

来源:晋中卫计委 发布时间:2018-02-05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最美医护 | 昔阳县大寨中心卫生院赵银娥:无需豪言壮语 只有默默奉献

20173月,市委宣传部牵头,联合市委组织部、市卫计委等10个部门,组织开展了“最美晋中人”评选活动,经过层层推荐、事迹展示、公众投票、评委评议等环节,在20181月召开的“最美晋中人”颁奖大会上,榆次区人民医院护理团队、祁县中医院文建福等20人分获“最美医护”及“最美医护提名”称号。在此,我们将“最美”的事迹进行再一次集中展示,让“人人学习最美、人人成为最美、人人宣传最美、人人尊重最美”成为风尚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团结奋斗,开创进取,为推动健康晋中建设作出新的业绩!

 

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获得“最美医护”称号的昔阳县大寨中心卫生院赵银娥——

10fcb4e1a5ce4a0ea17782f0e1cd1af8.png 

 

 

人物名片

    她在高考志愿书上把所有能填的志愿都填成了医学院校,而几十年来,她也没日没夜无怨无悔地践行着她心中那神圣的诺言;她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,而她更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,为病人做了许多医生职责范围外的事情;30年来,她的心中除了病人还是病人,而对于家人,却是亏欠的太多、太多……她就是——大寨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赵银娥。

 

从医是儿时的梦想

    当一名医生是赵银娥儿时的梦想,30年前,出于对医生这份职业的向往,对医学的热爱,高考志愿书上,她自作主张把所有能报的志愿,无论大学、大专或中专,都填成了医学院校。1986年,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大同医专的一名学生。

 

    毕业后,她被分配到大寨中心卫生院工作,成为一名乡镇卫生院医生。初为医生的她,走上工作岗位是才感受到理想丰满、现实骨感的尴尬,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根本满足不了临术需要,得不到病人的信任和认可。当时月收入只有102元的她做出了一个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决定——自费到省城大医院进修学习。她向亲戚朋友借了1万元,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了婆婆,毅然决然地来到了省城太原。在山大二院租住了一个一下雨就“水漫金山”的地下室,每天馒头就咸菜,由于身上没有多余的钱,就连晚上胃痉挛也舍不得买几颗药。她刻苦学习,抓紧每分每秒钻研业务。

 

    学成归来,她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,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医生, 2015年1月16日,大寨镇石马村六十多岁的赵海柱老人因患肺癌,被省城医院“判处”了死刑,家人带他来到大寨中心卫生院,找到了赵银娥,希望她能让他的生命多延续一些时日。在赵银娥的精心治疗和全力抢救下,这位老人竟然又奇迹般地多活了两年。

 

    赵银娥热爱她的职业,即便是在乡镇卫生院最低迷的时期,也没有选择离开。她觉得,她的岗位是如此地重要,不仅关乎着老百姓的健康、快乐,甚至维系着一个人的生命、一个家庭的幸福。她珍惜为病人服务的每分每秒,即使是在生病期间,也不愿多休息一天。

 

    2011年,赵银娥患重病一个月内做了“胆囊切除术”和“子宫切除术”两个大手术,可她却只休息了十几天,心里时刻惦记着自己的病人,刚刚能下床就去上班了。她患有严重的关节炎,晚上经常被膝关节痛醒,不能入睡。晨起膝关节肿痛不能下床,家人看她难受劝她休息。可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病人还在等着她,服几片止痛药便强行下床,家人搀扶着溜达、转几圈,关节活动开了,但凡能独立行走,即使瘸拐着她也要去上班。比起她自己身上的痛苦,让病人在门诊等着,或者失信于约好的病人,她自己心里会更难受。

 

“患者就是我的亲人”

    找赵银娥看病的每一个患者,不仅能看到她亲切的笑容,还能“喋喋不休”地与她讨论病情,她给病人的感觉,似乎不是医生,而是家人。让许多人不能理解的是,她还经常做一些医生职责范围外“出格”的事情。

 

    2015年3月6日,一个穿着红线裤,衣衫褴褛的老人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医院,径直推开了赵银娥的门,进来就说要看病。赵银娥不但没有嫌弃他,反而热心地扶他坐下,让他把病情慢慢道来。原来,他是一名肝癌病人,需要做穿刺放管引流腹水,但他是一个光棍,身上没有钱,于是赵银娥就申请院长特事特办,免费给他治疗。但手术必须有家属签字同意才可进行。赵银娥又不辞劳苦,想方设法找到他在阳泉居住的表哥来医院签字,顺利进行了穿刺手术。老人的表哥来签完字就走,只剩下老人一个人住院治疗。为了不让老人在病痛期间还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,赵大夫便每天端水送饭地伺候,直到老人出院。临走前,她还给老人的口袋里塞进了自己的手机号码,嘱咐老人随时打电话给她,此情此景,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,紧紧攥着她的手说:“赵大夫呀,俺没有亲人,你就是俺的亲人哪!”

 

    84岁的孤寡老人许亿瑞经常咳嗽、气短、紫绀,隔三差五就要住院治疗,每次就医都是只身一人,没有家人陪同。打水送饭、办理住出院手续赵银娥都揽到了自己身上。由于老人患有尿失禁,为了怕把自己的住院押金单、合作医疗证、身份证弄湿,便交给赵银娥帮忙保管……在她近三十年的行医经历中,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。

 

    24岁的姑娘李瑞欣,经医院诊断患上了白血病,而且父母都因宫颈癌和脑梗塞找赵银娥进行治疗,突闻其女儿也患上了不治之症,赵银娥心中不觉悲痛不已,于是便动员全家老小给她捐款,并发动了手机中所有的微信群,动员同学、同事及社会,都伸出援手来帮助这个可怜的姑娘。

 

    当卫生院能力条件有限,无法满足患者治疗需要达到最佳效果时,赵银娥总是利用自己的同学关系为患者联系上级医院的医生、安置病床,时常以“患者亲戚关系”自居。她说,“患者就是我的亲人,我做这些都是应该。”

病人比家人更“重要”

    谈起自己的工作,赵银娥娓娓道来。而当谈到自己的家人时,她却沉默良久,只说句了“我是个不孝的女儿、不好的妻子、不称职的母亲”。

 

    院长白月明说,2010年赵大夫的老父亲得了贲门癌,不能吃也不能动,他很希望自己最喜欢的小女儿能陪着他,赵银娥便请了假回去给父亲输液,床前待候,而就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,她的电话热线般接连不断,时不时就有病人给她打来电话,她虽然人在家中,但心里无时无刻牵挂着她的病人,没过几天,她便把父亲托付给母亲照料,自己又回到了医院岗位上班,而就在她刚上班十几天后,老父亲便辞别了人世,永远地离开了她,为此,她好长时间不肯原谅自己。

 

    她结婚27多年来,没给丈夫做过一顿饭,而都是丈夫在给她做,因为她的工作没有节假日、没有星期天,她的时间表里几乎没有上下班的概念。而她的电话早已成了病人的服务热线。接通电话,无论是否认识,只要是寻医问药的,她都不厌其烦、耐心解答,为防语音不清出错,凡是涉及药名的她还会用短信一一回复。挂了电话,丈夫问她对方是谁,她常常自己也不知道。她觉得,反正是病人,知道她是医生,无需明白是哪一位,她只要服务好便可。因为她24小时开机,晚上也经常有电话打进来,弄得丈夫时常晚上睡不好觉,为此,她也深感愧疚。

 

    赵银娥的独生女儿今年已经在攻读研究生了,而在孩子成长的二十多年来,她没有给孩子做过一顿饭,没有接送过孩子一次,不曾像别人的父母那样,陪伴孩子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。现如今,村里的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,家长们纷纷到县城里来租房,为的就是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,而赵银娥却相反,为了不影响工作,她坚决地把孩子送给了乡下的婆婆,有几次发高烧,孩子进入昏迷状态,婆婆用手使劲掐孩子的口、鼻、额头才把孩子弄醒,等她回去后,只见孩子的脸上到处是血印,即便这样心痛万分,她也没办法把孩子带回来。就这样,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就在村里度过的,直到上小学,才把孩子接了回来。

 

    而在小学阶段,孩子经常一放学就饿了,便到路边买个馒头,边走边吃。中午匆匆吃过饭后,便由父亲送她到校门口,经常得在校门口等一个多小时才能等到学校开门……即使心中对亲人有万般不舍,她还是把天平倾斜到了更需要她的病人那边。

 

    赵银娥的工作日志封面内页有这样一段话:我很敬畏我的职业,是它让我知道怎样平等、善良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;我很感谢我的职业,是它让我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奉献的乐趣;我很热爱我的岗位,深爱一直支持我、信任我的病人。承载着这份爱,无需豪言壮语,只有默默奉献……